5月25日,在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村南,一座座可调节温度的香菇大棚和棒袋灌装自动化生产线十分引人注目。
大棚内,多名妇女在熟练地采摘着棒袋上的香菇。“两个孩子在外工作,我们老两口种了1万多袋香菇,年收入二三万元。家里香菇收完了,不太忙,就到这里打工。”来自附近白果树村的60岁村民宋翠娥告诉记者。
这里是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香菇生产基地之一。
“我们这个香菇基地建有120多座高标准的香菇大棚,加上公司在附近的其他香菇基地,总投资一亿元以上,年可生产鲜香菇5000吨以上,棒袋灌装自动化生产线日产8万棒袋,可基本满足附近菇农对香菇棒袋的需求。”公司董事长谷强甫说。
“漯河市和平顶山市市场上几乎一半的香菇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李斌庄村党支部书记温玉山说,靠种植香菇,全村95%以上的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从一家一户小打小闹的种植香菇到引来相当规模的企业入驻,做成一个大产业,李斌庄村经历了怎样的一条涅槃之路?
“我们把党建融入产业发展,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种,不然我们这里的香菇产业早就消亡了。”温玉山感慨地说。
李斌庄村同舞钢市的藕池村搭界,地处偏僻。20世纪90年代初,不甘于土里刨食的李斌庄村人引进了香菇种植项目。看种植香菇能挣钱,一时间村里的道路旁和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建成了一个个香菇棚。
种植香菇技术要求较高,前些年市场价格也起伏不定。好的时候,种植一棚香菇抵上几年的收入。差的时候,几毛钱一斤也无人问津。有时,因掌握不好温度,一棚香菇棒全部坏掉。李斌庄村村民对种植香菇是既恨又爱,以至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想哭,种香菇;要想哭得痛,明年接着种。
“我总认为种香菇是个不错的致富项目,很适合我们这里,没种好关键是种植技术还没有掌握住。”党员、村委委员、今年50岁的张德山说,当别人放弃时,他跑到香菇之乡福建省三明市和省食用菌研究所学习香菇种植技术。
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他熟练地掌握了香菇的种植、制种、制菌基等相关技术,自己的香菇种植规模也越做越大。最多时,他在外发展一二十个香菇种植基地,年种植香菇达200万袋以上,都由他负责提供菌种、辅助材料和技术。
然而,当时仍有不少村民不敢再种,以至2014年李斌庄村沦落为县里的贫困村。
为重振香菇种植产业,带富群众,李斌庄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种,给村民做出表率。并实行党员挂牌,书面做出承诺,帮扶贫困户种植,才再次激发起村民种植香菇的热情。李斌庄村取缔了村民房前屋后和道路边的小香菇棚,规划建设了香菇种植小区,全村香菇种植规模达五六百万袋。
作为附近村庄首屈一指的香菇种植大户,上一任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张德山,帮扶了20余户贫困户,年赊销给贫困户的棒袋等物资达20多万元。贫困户没钱购买香菇棒袋,张德山都是先让他们拉走,同时还无偿提供技术,待贫困户卖香菇后再给钱。
“村民张富顺老妈有病,两个孩子上学,家底子薄,原来1万袋都没钱种。是德山给他赊销种料、提供技术,让他发展起来,现已达年11万袋种植规模。近两年,他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房,建了一个小冷库,他还成了我们这里小有名气的香菇经纪人。在我们村,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在党员的带动、支持下,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温玉山说,正因为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反过来也助推了美丽乡村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也正是李斌庄村香菇种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2015年底,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资金投向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