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十三团红福天果品合作社负责人何军和工人忙着给外地客商发运包装好的红枣。
按照订单要求,何军要往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发运3吨红枣。“这些订单都是客户近期订的,要及时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何军笑着说。
“2018年灰枣的收购量比2017年多400吨,销售量也多了不少。”何军说,“合作社社员2018年种植的红枣每亩可产七八百公斤,有一半社员的红枣已经卖出。”
何军告诉记者,十三团党委大力支持个人创办红枣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社,红枣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红福天果品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职工”的产业化模式运行,与种植基地、职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规模化运作、抱团式发展,推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合作社社员有180多户,100余户职工与合作社签订了固定加工协议。
为吸引更多职工入社,到红枣收获季节,何军同与合作社签订固定加工协议的职工商量,以每公斤5元的保底收购价,预付给种植户收购款,在红枣初加工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后期再给职工结算剩余资金。
“看到合作社效益好,这两年入社的职工越来越多了。”何军说,“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保证了红枣加工量,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提升。现在社员的红枣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
何军告诉记者,在去年生产旺季,合作社招收季节性工人超过300人,发放工资260多万元。2016年,阿拉尔市托喀依乡畜牧4队并入十三团,何军主动招收少数民族群众,从事驾驶、检修机械、精选红枣等工作。
“我去年收入4万多元,这还不算农闲时妻子打零工挣的1万多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十三团二十六连职工吐尔孙·买提尼亚孜高兴地说。
在十三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何军计划借助阿拉尔聚天红果品交易市场平台,让红枣“走出去”,进一步缓解职工卖枣难问题,促进职工增收。(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